先說明一下,共去過兩次吳哥窟。
第一次2005年十月僅有短短五天、第二次2006三月共八天。第二次去時是以閒晃為目的,所以行程較特別容下篇再敘。本篇先介紹一般的吳哥窟行腳地點,短短五天(能玩的只有三天)卯起來走訪許多寺廟,雖然疲累、但心中成就感油然而生。 

經典五日吳哥窟之旅行程

 


 

~Day 1 
(1)
Prasat Kravan 】喀拉凡寺→(2)Sras Srang】皇家浴池→(3)Banteay Kdei】王宮舊址
(4)
Ta Prohm】塔普倫寺→(5)Ta Keo】塔高寺→(6)Thommannom】塔瑪儂遺址
(7)
Chau Say Thevoda】周薩神廟→(8)Bayon】百揚寺→(9)Baphuon】巴芳寺
(10)
Phimeanakas】吳哥古皇宮→(11)Terrace of Leper King】癲王台→(12)Terrace of the Elephants】鬥象台
~Day2
(1)
Kabal Spean】哥巴司賓水底 浮雕→(2)Banteai Srei】斑蒂絲蕾(女皇宮)→(3)Pre Rup】變身塔
(4)
Angkor Wat】小吳哥
~Day 3
(1)
Preah Khan】寶劍寺→(2)Neak Pean】涅盤→(3)Ta Som】達松將軍廟
(4)
East Mebon】東美朋→(5)Lolei】羅雷寺→(6)Preah Ko】比列科寺
(7)
Bakong】巴孔寺→(8)Tonle Sap】洞里薩湖 

行程篇分成:
行程篇  微笑高棉(四)。
行程番外篇 微笑高棉(五)~(七)紹吳哥城外的其他景點,較特殊的景點。


 ~吳哥地圖~   
上圖綠線是:大圈(Grand Circle)紅線是小圈(Small Circle)
          入境柬國時都會拿到吳哥導覽手冊,此為書上的推薦行程,也是觀光客走法。
下圖標示此次每日行程走法與地理位置,供大家參考。
          為了避開上下午時段吳哥城內的旅行團人潮(真專業),導遊B將大小圈稍微調整、感覺挺順的。



棧友掃描更清楚的放大圖請點這裡(點進去後右下有按鍵可放大)


吳哥地區是一個很大的遺址,大約有3/4個台北市大,整個地區從西元6世紀的真臘王朝興起而逐漸發展,一直到西元13世紀以後才因泰族入侵而逐漸衰敗﹔幾百年來,整個吳哥遺址就這樣埋沒在叢林之間,直到19世紀,隨著西方人探險、考察,吳哥遺址才逐漸被有系統的清理出來,並於1992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也在近幾年間成為西方觀光客最愛的旅遊景點之一。

整個吳哥遺址中,最具盛名的就是「吳哥窟」(Angkor Wat)。吳哥窟為吳哥國王蘇魯亞瓦曼二世(Suryavarman Ⅱ)於12世紀時興建的國廟,東西長1.5公里、南北長1.3公里、佔地達2000公頃。由於面積甚廣,加上建築華麗、浮雕精美,也因此被列為世界七大建築奇景之一,更讓「吳哥窟」一詞,成為整個吳哥遺址的代名詞。

從吳哥窟往北3公里,可以到達「大吳哥城」(Angkor Thom)。大吳哥城為吳哥國王加亞巴曼七世(Jayavarman Ⅶ)於西元9世紀末興建的王城,整個王城長寬各3公里,以百因廟為中心,附近遍布著如鬥象台、癲王台、閱兵台等等王城遺址,南西北方各有1座城門,東方2座,合計5座城門。


(一)【Ta Prohm】塔普倫寺

 

 

塔普倫寺建於12世紀左右,是當時統治者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為他母親所修建,故又稱母廟。從十九世紀法國人發現這群廟山,結實雄大的塔普倫寺,竟被當地人稱為蛇樹的卡波克(Kapok)樹所盤踞,學者認為這些樹也應列入神廟歷史的一部份,因而放棄整修、列入保護。古樹盤結使得塔普倫寺深具特色,並因為電影「古墓奇兵」而聞名全球。














 ◆英文旅遊書籍Lonely Planet Cambodia (LP Cambodia)的封面人物,這位塔普倫寺中,煩惱越多敲胸口時聲音越響的"敲心殿"前的阿伯,因登上LP封面而聲名大噪,出名的他口也袋麥克麥克!
(您看照片中阿伯擺在左邊的書、還有他手中緊握的美金小費,莫非...阿伯也有「特務加級」?



(二)【巴芳寺~天宮間的水池

◆傍晚的光線加上池水倒影,非常寧靜。

◆美好。

 

 


(三) 【South Gate南門 
大吳哥的5座城門都很相像,但其中以南門保存與修復最為完善,其他幾道門的雕像頭部幾乎被盜光,只有北門還留有幾尊完整的雕像。遊客造訪大吳哥城,幾乎都由南門進入,每日都有大型車輛在古老的橋上駛過,車的寬度剛好等於城門的寬度,也因此,這座城門的損壞狀況很嚴重。

南門前方有壕溝圍護,布道兩側有精采的雕像裝飾,南門左側有54尊善神,右側則是54尊面目猙獰的惡神,有些雕像頭部已被盜賣,顏色較白的是後來添補上的。善惡兩方都在拉扯7頭Naga神龍的身體,以爭奪長生不老的聖水。
走過步道正對著的南門頂部採和巴戎廟類似的四面佛塔建築形式,大門兩側的支撐柱是以象鼻握住蓮花的石雕三頭象,這三頭象是天神的坐騎。



◆南門前登山(巴肯山)象隊經過。


(四)【Preah Khan】寶劍寺
闍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為了表達孝心及彰顯父母,建立寶劍寺為 父廟,塔普倫寺為母廟
吳哥國王放置打仗所用的寶劍,這裡曾被稱 為血湖,源於高棉為收復吳哥,與占婆大戰於此,據說占婆的國王可能在此被殺。
◆第一次到訪寶劍寺是
早上八點半蟬聲蟲鳴嗡嗡作響,由於時間很早觀光客非常少,只有幾位老馬識途的零散歐美觀光客背著相機或畫冊筆記悠閒地走著很難說明,為何吳哥城中古廟與景點這麼多,最鐘愛的還是寶劍寺。
或許是頹圮的石牆頹圮了心情、或許是稀少的人煙讓人更聽得清楚蟲鳴,林蔭、石柱、蜘蛛網牆角,都值得慢慢聆賞他們的聲音。而越往深處走、石門越來越窄小,也越顯莊嚴神秘。  

朋友答應我,下回來寶劍寺
,請早。




◆寶劍寺導覽所中掛的"小小人"?(不太知道這是什麼... 或許是祈福的人形 ? )
感謝網友Chun親自在當地幫忙確認,原來是具有:擋掉"壞東西"的門神功能~(可稱做防火牆囉!)


◆寶劍寺入口左側有大隻:毗濕奴神座騎  金翅鳥GARUDA。(伙伴N又在搞笑了...)










◆跳舞殿(旅遊好書的封面)


◆這本Dawn Rooney的《Angkor》是網路上推薦的導覽好書,封面就是跳舞殿,很有味道。


◆跳舞殿門楣上,舞姿優美的仙女特寫。


◆休息時一群撿柴小孩騎車經過,N送他們鉛筆,有禮貌又善良的小朋友各個笑開懷。



◆男性象徵LINGA(林枷)在女性象徵YUNI(優尼)上。


(五)【Banteai Srei】斑蒂絲蕾(女皇宮)
女皇宮不是女王的皇宮,是高僧隱修的寺院。
相傳是西元967年左右,由一位功高的婆羅門(即祭司)所興建,他因為怕冒犯到國王,因此女皇宮的尺寸明顯比其他吳哥寺廟來得小,入口大門僅僅只有150公分,出入皆須彎著身體。
與其他建築比較起來女皇宮的規模較小,但其精緻細膩的石雕,巧奪天工的雕功,使得女皇宮獲得「吳哥藝術之鑽」( Jewel in Angkor Art )的美譽。 
此女皇宮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Vishru),因此寺內到處可見毗濕奴座騎金翅鳥加魯達(Garuda)以及曼舞女神阿帕莎拉(Apasara)的雕刻,
因女皇宮石雕是使用石英砂岩,在旭日東昇時,陽光從正門照射近來,石英受到陽光反射出璀璨耀眼的光芒,令人彷彿置身在天堂,欣賞著曼舞女神婀娜的舞姿。












(六)【Bayon】巴揚寺
一般所指的大吳哥。
Bayon是1181年登基、虔誠信奉佛教的國王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Ⅶ)所建。在進入都城前,遠遠便會見到高及七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四面都刻著JayavarmanⅦ的面容,唯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在吳哥都城中央,仍依須彌聖山觀念建立起壯觀的巴揚寺(Bayon),其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 JayavarmanⅦ微笑面容。 法國現存在巴黎市”居美博物館”(Guimet) ,有著完美無暇的吳哥精品石雕,如最著名的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Ⅶ)的微笑頭像。

據《真臘風土記》中的形容,十三世紀末的大吳哥城相當繁華熱鬧,建築物金碧輝煌,較當時元朝的城市也毫不遜色。現存的大吳哥是在12世紀遭人破壞後,由賈耶跋摩七世所建。這位虔誠信奉佛教的國王,用紅色城牆將吳哥城圍繞起來,四方型的圍城,是如今吳哥最大之遺址城。

 大吳哥呈四方形,每一邊3公里長,由8公尺高3.8公尺厚的石牆圍繞,外圍為100公尺寬的壕溝,極盛時可容納百萬市民,規模之雄偉可與羅馬城匹敵。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及大道直通中心的巴戎寺。在進入都城前,遠遠便會看到高達七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四面都刻著吳哥王朝全盛時期國王加亞巴爾曼七世的面容,唯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四面佛菩薩。

一共有49座(也有人說54座,代表當時柬埔寨有54省)的突出高塔,每個塔的四面都精刻上加亞華爾曼七世的微笑像,將近兩百個微笑面像浮現在囪綠的森林中,有的睜眼有的半閉眼,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祥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無怪會被世人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


◆巴揚寺浮雕
吳哥無論寺廟或皇宮,所有的雕刻裝飾也以神佛為主,很少以真實的人間生活為主題,唯一的例外是巴揚寺。這所由闍耶跋摩七世修建的陵墓寺廟,在四圍的石砌牆壁上刻滿浮雕,其中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庶民生活的圖像。

 

 

在寺廟四圍,圍繞長達一千兩百公尺左右的浮雕飾帶,主要是以高棉人在十二世紀和占婆人的戰爭為主題。篤信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改變了部分印度教信仰對眾神的崇拜,使藝術的內容從諸神的故事轉移到人的歷史。

戰爭的主調像一部電影緩緩進行,大象、車子駝載著貨物,士兵手持長矛,列隊而行,樹木繁茂扶疏,鳥雀在樹上鳴叫跳躍飛翔。男子都裸身,僅胯下纏圍一布。這數量龐大的浮雕,風格特殊,和其他寺廟表現神佛的莊嚴崇高不同。巴揚寺的浮雕傳達出庶民生活的活潑自由,雕法寫實而又豐富,長達幾十公尺的戰爭主題,層次如敘述詩一般,緩緩行進,樹林自然成為大襯景,感覺到生活的愉悅幸福,一棵樹姿態婉轉,樹莖樹葉平面展開,鳥雀布置其間,形式像漢代的畫像磚,但更多寫實細節。

這種以生活現實為主題的美術創作,來自對生活細節的認真觀察,也一定充滿了對現實人生熱情的關心與投入。庶民的生活藉著戰爭的史詩被記錄了下來,也許要仔細特寫,才看得到浩大壯觀的戰爭歷史場景裡,活躍著細小不容易被發現的人民存活的快樂。(以上摘自蔣勳《吳哥之美》)





醫生治病


鬥雞


戰爭也需開伙填飽肚子


(七)【Angkor Wat】小吳哥
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舉全國之勞力花了近30年時間,動用無數大象,平地興建的石窟。它是吳哥遺址中最雄偉壯麗的廟宇。吳哥窟是吳哥地區200多座遺址中唯一面向西方的神廟,一般認為是用來做為國王陵寢之用。
「乳海翻騰」描述印度教三大史詩之一的故事。吳哥窟古蹟群中保存最完整的小吳哥迴廊壁面浮雕,刻的就是這個故事,大吳哥皇城四座橫跨護城河的大橋上,左、右兩邊各站著一排在拔河的石雕,也是取材自乳海翻騰的神話故事。傳說中有一條聖河,每隔數千年,聖河河底就會湧出聖水,只要喝下聖水,就可以長生不死。兩邊分別為92個妖魔列隊,眼睛圓凸,戴著有冠毛的頭盔;另一邊是88個天神列隊,杏眼,圓錐型頭飾。化身為龜的毗濕奴,龜殼就是大山,成為翻騰的支點,而巨蛇的身體,就是翻騰乳海的巨纜,神魔合力,握著巨蛇翻騰乳海,一攪就是幾百年,宇宙因此而生,印度吠陀神話由此展開,衍生出眾神的故事。

吳哥窟的雕刻裡,阿帕莎拉是很重要的主角,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據說有2000個之多,個個雕刻精美,衣著打扮姿態千變萬化,小吳哥是阿帕莎拉聚集的大本營,保存狀況良好。

◆小吳哥正面看有三個主塔,但從側面看才知道真正是有五個主塔(見最上方照片)。佔地極廣,東西長1500公尺,南北寬約1300公尺,周圍有一條寬達190公尺的城壕與護城河環繞。入塔門後,參訪者必須先經過一條長達200多公尺,跨越護城河的石砌長道﹝西參道﹞,有著七頭蛇的石雕橫亙於護城河,然後再通過近500公尺的參道才能抵達中央神殿。


◆護城河側面。


◆柬國過年是四月,到訪時是三月,過年用的一條條細線繞過眾雕像上頭,牽引前往上方的主塔。(但不太明白細線作用為何)


◆南側的雕刻。


◆登上主塔、手腳並用
樓梯窄陡,用意是必須全神專注、心無旁騖,經過一番努力方能膜拜神像。
據說當年法國人維修小吳哥時,某法國人之妻不甚摔落,故在南側加了鐵製手扶欄杆,也因此間接嘉惠現今的觀光客。


◆天氣相當晴朗炎熱,當地天空卻多了一份悠閒散漫氣息。


◆2005年初訪吳哥窟,10月是雨季末,水窟映上小吳哥的倒影,殺了許多攝影名家底片。
照片中的兩位路人,邊喝著現剖椰仔水,邊自在地享受眼前真實的世界奇景,形成一幅有趣的畫面~!



(八)【Tonle Sap】洞里薩湖
東南亞第一大淡水湖-「洞里薩湖」。
中國境內青藏高原白雪融化之後,雪水流入湄公河,到了金邊,水量之大,使原本是東南流向的洞里薩河,改變水流的方向,轉為流向西北方,注入了洞里薩湖;再加上五月到十月的印度季風,帶來豐沛的雨量,讓洞里薩湖逐漸擴大面積成為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泊。到了11月至第二年的4月,洞里薩湖之水,便往下順著洞里薩河流出,這時水流的方向轉為往東南方向流,在金邊和湄公河交會之後,續往東南方,經由越南流入大海。

位於柬埔寨的心臟地帶,每年的5-10月雨季湖面面積可達11,132平方公里,水深14公尺旱季時縮小為3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水深只有1公尺。懸殊的變化,使旱季時露出的湖底淤泥,成為農民播種早稻的肥沃良田,雨季時,藏匿無數昆蟲及微生物的雜草沉入湖底,成為滋養魚類的天然飼料。居住在洞里薩湖的居民,都是住在高腳木屋內,隨著雨季來臨,湖水變化,房子可以「整間」用船拖走或是用卡車搬走。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學校、商店、郵局甚至是教堂,街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觀。

柬埔寨人民的日子貧富與否,則是靠洞里薩湖來決定。每當雨季來臨,碼頭離市區只有9公里;但到了旱季,距離就變成17公里了。洞里薩湖的居民得隨季節的變化常搬家,但洞里薩湖並沒有虧待他們,反而以豐富的漁獲量來作為回饋。

◆出船遊湖去!


◆水上學校


◆柬埔寨國旗(吳哥窟的標誌)
  

◆划著鐵盆的小孩過來,沒別的目的,讓你拍照後希望可以給他錢...。



◆我認為這不是湖,已像是一片汪洋。

洞里薩湖,是第二個喜歡的景點。也許對於他人可能沒什麼,但我卻覺得很特別。
第一次去天氣非常好,傍晚四、五點開始遊湖,從白晝漸漸轉為夕陽的光影變化、而後進入靜謐黑夜。夜裡(傍晚七點)整個湖上只有我們一艘船,不僅天上明月與湖中明月相映,船夫故意熄了引擎,時光剎那像黑白照片瞬間被凍結無聲,湖上波光粼粼的耀動月色,成為眼前景色不是一場夢的唯一證明。不是星星堆滿天、卻是月光灑滿地。
第二次去洞里薩湖適逢乾季,湖水範圍縮得好小,於是驅車上湖的地點也被迫前進更遠。天氣不穩定,突然下起狂雨,快到中間的休息區所有遊客連忙上屋躲雨,簡易的遊湖船隻、滂沱大雨後回程泥地會不會變成難走的爛泥?種種不安使我們的憂心。最令人難過的是雲層密佈,月色肯定不見了,對同行者訴說的美景,也跳票了。
回憶,將永遠深埋在過去。





~地理教室~
Q:柬普寨(舊稱高棉)在哪裡? 
A:中南半島,鄰國為泰國、寮國與越南。
首都:金邊Phnom Penh,吳哥所在省分暹粒Siem Reap在金邊北邊。



好站推薦

三減一俱樂部  (資訊相當完整,包括歷史、各景點深度介紹等,強烈推薦!)
 http://www.wretch.cc/blog/hrylin&category_id=211115


◆世界瑰寶~吳哥窟     (各景點深度介紹,相當不錯)
http://myhome.apbb.com.tw/cafekid/angkor_history.htm

◆吳哥遺蹟之旅 ( 好站 ! 有歷史背景與眾神介紹等)
http://home.kimo.com.tw/emilyhuang22/index.html

◆阿貓流浪記~千年微笑  吳哥美麗與哀愁 (照片很美)
http://www.cattravel.net/angkor.htm

◆吳哥歷史背景
http://home.kimo.com.tw/emilyhuang22/history.html

◆吳哥窟旅遊部落格  (時報旅遊)
http://blog.yam.com/cts_angkor

◆IMAGES OF ASIA   此為:一年一度( 每年12月)的吳哥之夜照片
(有在暹粒開店販售海報、明信片等,非常漂亮)
http://www.asiaphotos.net/gallery/Jose_Carerras_Concert/

◆蔣勳之書  吳哥之美 (美感流轉文字間)
http://home.pchome.com.tw/mysite/chiang_hsun/columns/new

◆郝譽翔-柬埔寨紀行 
http://blog.chinatimes.com/haoyh1021/archive/2006/01/15/34648.html   

◆Wikipedia 維基百科-柬普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F%AC%E5%9F%94%E5%AF%A8
 (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yqu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